艾炷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种灸法可产生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是临床广为应用的一种灸法。 1.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放置穴位处或患处,上置艾炷施灸。病人感到局部灼热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放下再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2.隔蒜灸 将鲜蒜切成3~4毫米厚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具体灸法同隔姜灸。隔蒜灸后多有水疱,注意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平脐中,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加面、酒调和制成直径2~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具体灸法同隔姜灸。
相关文章
-
唐卡:藏族的“百科全书”
点赞(131) 阅读(851) -
土家族工艺中的奇葩——西兰卡普
点赞(128) 阅读(810) -
民间艺术新起之秀磁州窑剪纸
点赞(126) 阅读(770)
热门文章
1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2021 – 2021第三套人民币小全套值多少钱
点赞(170)
阅读(1,959)
2有拖延症不自律怎么办?
点赞(250)
阅读(1,634)
3坐月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点赞(251)
阅读(1,604)